培养小宝宝情商,宝妈你一定要避免这8个错!

随着宝宝的成长,教育相关问题升级为家庭中重要的环节,可是当妈不容易,也会犯些小错误,今天我们口袋育儿(微信:koudaiyuer)就来说说在培养宝宝情商问题上,宝妈常犯的8个错误。



1|吓唬孩子


在生活中,孩子不愿意执行妈妈的指令很常见,但是有时候你为了让他顺从,可能会想出一些比较恐怖的事情,来吓唬孩子,以让他屈服。


邻居家的小朋友每次听到警车鸣笛声就会哇哇大哭,我感到很奇怪,又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,通过询问才知道,原来每次晚上他不睡觉的时候,妈妈都会吓唬他说“你再不睡觉,警察叔叔就把你抓到黑屋子里关起来”,孩子老老实实的躺下睡觉,曾经这位妈妈还一度为自己的这个方法感到骄傲。但后来发生的这些状况,则让她后悔不已。


这种类似恐吓的情况在现实中很常见,妈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不惜编造谎言,还自以为是善意的谎言,实际上可能造成诸多不良后果。曾经有人呼吁家长,不要再用警察来吓唬孩子,要让孩子知道警察是保护他们的,因为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某一天孩子遇到危险,却不敢向警察求助,让他怎么办?


建议:当孩子不想按照你的指令做事情的时候,比如不想上床睡觉,首先给予共情,“宝贝,你现在正玩儿的高兴,还不想上床睡觉,对吗?”他会点点头,“可是,到了这个时候,挖掘机、罐车都去睡觉了呀,这样第二天起来干活才有劲儿那”,“我们上床去看看《晚安,工地上的车》吧”,给予引导才是正确的做法。



2|只说不做


上周朋友带女儿到家里玩,只要儿子拿一样玩具,她就抢走,儿子换另外一件,她立刻扔下手里的,过来抢这件。朋友对她说“把玩具还给哥哥,不然我就把你的玩具没收了”,之后就回过头来继续和我聊天,我一般对于孩子的这些事情都不会去管,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处理好,更重要的是,在自己家里,也不好说什么。接下来孩子仍然抢儿子手里的玩具。


像朋友这样的行为,属于典型的“只说不做”,只是一遍遍的威胁孩子不要做某事,却迟迟不采取行动。这时孩子的想法是“我要尝试一下这样做多少次,妈妈才会让我停下来”,也就会一遍又一遍的挑战你。


建议:先给予警告“如果你再抢哥哥的玩具,我就把你的没收”如果他真的又做一次,那么直接把玩具拿走,如果她哭闹,那么抱着她离开,并告诉她,什么时候停止哭闹,并且不再抢哥哥玩具后再回去,也就是保持说和做的一致性。只有说到做到,你的话在孩子眼里才具有权威性



3|和爸爸唱反调


在家庭教育中,往往爸爸表现的过于严厉,而妈妈又过于溺爱。


孩子早饭没有好好吃,爸爸说“不好好吃饭,上午就饿着吧,什么都不要给他吃!”可是妈妈却担心孩子挨饿,过了吃饭时间没多久,妈妈就拿零食给他吃,爸爸不让吃,却硬要给,摆明了和爸爸唱反调。


这种双方不一致的现象,可能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。如果爸爸再强硬一些,双方可能发生争吵,从而引来家庭的不和谐。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,对孩子的影响更加不利,让他失去安全感,可能产生更多的不良行为。


建议:和爸爸统一战线,即便有不同的看法,此刻也要和爸爸站在一起,然后私下里和爸爸讨论,得出最后大家一致的做法。



4|自己前后矛盾


有些时候是父母双方对待一件事情的观点不一致,可是也有的时候,妈妈自己一天内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却也有不同,这样造成孩子的混乱,搞不懂到底是对还是错。


孩子看电视这个问题,妈妈心情好的时候,可能会说“嗯,宝贝,看会儿电视没事儿的”,可是一会儿由于某些事儿,变得心情很糟糕,看到孩子在看电视,又说“怎么又看电视啊,眼睛还要不要啦”,妈妈自己前后的矛盾,让孩子觉得很困惑,到底能不能看电视?原来是要看看妈妈的心情啊。这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利。


建议:任何时候,你的态度和观点都应该保持一致性,而不是由心情左右。可以提前制定好规则,以后按照规则执行。比如看电视,提前制定一份看电视的规则表,每天什么时间可以看,每次看多久,都提前约定好,当孩子想看的时候,统统按照时间表来执行。其实,很多时候,孩子要比我们自己更守规则。



5|诱惑作为奖励


孩子不吃饭也是让很多妈妈头疼的问题,你有没有这样做过:


“宝贝,如果你把这碗饭吃完,我就奖励你一块巧克力。”通过这种诱惑,来让孩子吃饭,让他觉得只要吃饭,就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,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,他都可能会说“那你给我拿巧克力来”,或者“今天我不想吃巧克力,你给我买棒棒糖,没有棒棒糖我就不吃饭”。


这种诱惑不利于吃饭习惯的养成。


建议:适当的奖励可以让行为得到强化,这是对的,但不是作为诱惑。当孩子坐在餐桌旁乖乖的吃饭,表现很好的时候,你可以说“今天宝贝吃饭表现很好哦,没有乱跑,而且把一碗饭全都吃光了,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。”这种鼓励的话,能够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上吃饭,而不是为了得到零食。当然,物质奖励并不是不能采用,但次数和时机一定要把握好,以免得不偿失。



6|犯错误必须受到体罚


很多妈妈觉得只要孩子犯了错误,就一定要受到体罚,这样才能记住教训,下次才不会再犯。


隔壁家的小男孩有个打人抓人的坏习惯,只要有不顺心,就会出手,小区里的孩子经常被他打哭抓哭,每次妈妈都会狠狠打他的手掌,同时让他向被抓的小朋友道歉,每次道歉都很顺利,可是没过多久,就又能听到另一个小朋友被抓哭的声音。


可见,这种体罚只能暂时的起效,之后又会再次发生。所以,体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有用。


建议:我们的真正目的是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,而非体罚。当孩子打人的时候,及时的制止,并跟他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或许他打人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跟小朋友相处,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,你可以教给他正确的方法,当他做到的时候,并及时给予鼓励,以此改正不良行为。所以,犯错误并不一定要受到体罚,只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可。



7|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


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,妈妈总爱别人家的孩子来说事儿:


“你看看人家明明,这么乖,都不会抢玩具,不会打架,你看看你,你什么时候也能像他那样啊!”


这种比较会导致孩子的仇恨,不仅学习不到和小朋友和平共处,甚至会变本加厉,让结果更糟糕。


建议: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,引起你的孩子的重视,让他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,是会受到表扬的,这样才会愿意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。是主动去学习好的行为,而不是被你压制着去学习。



8|带情绪管教孩子


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会让你很恼火,甚至暴跳如雷,当你的情绪不能受到控制的时候,大脑的反应也只能是最原始的,也就是攻击,你很可能在盛怒下体罚孩子,而不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。上面我们说到,体罚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。另外,当你发脾气的时候,也会将孩子对不良行为的关注转移到你的愤怒上,让他觉得害怕,而不是感觉到自己做错了。我们也常常在说,孩子为什么总是爱发脾气?其实这和父母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,他会学习你处理问题的方式,当他遇不高兴的问题时,也会发脾气,可见,在带有情绪的时候来管教孩子是很不明智的。


建议:当孩子的不良行为让你愤怒的时候,暂时离开一会儿,让自己冷静下来,因为只有冷静后,大脑才能正常的工作,才能想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。你对自己情绪的控制,同样可以影响到孩子,有助于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。



每个人都会犯错误,孩子会犯错,我们做父母的也一样,不用为自己的过错感到过于内疚,也不用为孩子一时的错误感到失望,把犯错看做学习的机会,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,从而改正不良行为。当然,做到这些并不容易,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就ok了。



参考资料

http://www.parenting.com/article/8-discipline-mistakes-parents-make

http://blog.islamiconlineuniversity.com/5-common-discipline-mistakes-parents-make/

阅读原文 阅读 89192018-02-26